風.林.火.山 當代藝術四重奏

三月 21日, 2009-四月 06日, 2009


盧明德、范姜明道、游克文、黃致陽

 

撰文/ 百藝畫廊

始於一,終於無限 - 關於「風.林.火.山」當代藝術四重奏

理性重萬物之異,想像重萬物之同。

(Reason respects the differences and imagination the similitude of things.) - 雪萊(Percy Bysshe Shelley)

我們必須忠實於追隨視覺所教導我們的事,即為藉著視覺,我們與太陽及星辰有所接觸,我們變成同時間在每個地方,並且去想像自己身在他處。- 梅洛-龐蒂(Maurice Merleau-Ponty)

當代著名美學評論家約翰.柏格檢視繪畫的時間觀時指出:藝術家創作繪畫的過程,其實歷經了無數次系統化的判斷與選擇,也就是說繪畫乃奠基於一套繪畫語彙,隨著歷史演進,不同時代的語彙手法雖然不斷變異,但每張圖畫必然都仰賴一套語言。換言之,每一幅畫作的每個部分,都是創作者有意識地去與真實存在的,或想像中的「模型」所進行的一種連結,因此一個被畫出來的影像,是創作者耗費無數精力進行各種判斷下所達成的成果──有意識地以直覺或系統化的思考進行介入。

「風.林.火.山」的策展概念即是以盧明德、范姜明道、游克文和黃致陽四位藝術家的語彙手法為依歸,觀照其系統化的思考模式,進而呈現他們作品的理性之異與想像之同。藝術家身處於快速變遷的世界,此一世界變遷的速度遠超出個人生命的歷程,所謂的永恆感(timeless)已遭徹底罷黜,再也沒有比人的一生長久的價值存在;藝術家於是只能同時朝著真實和想像世界同時播遷,思考著如何將一連串無限的可能付諸實現,以獨特巧思將那些曾經觸發出永恆感的各種經驗,重建一個無限(timelessness)的私密領域,以強調對永恆的堅持。盧明德、范姜明道、游克文和黃致陽的創作正顯示了此種新理性,共同凸顯一個宇宙的新意識、新視野:也就是宇宙的結構系統,是經由不斷分裂、再整合,因而穿透時間,重塑某種超越時間的無限領域。由此立論進一步觀照四位藝術家的作品,可以發現同時指涉一個觀點:也就是在線性的現象中,存有無數失序與複雜,而這也正是自然、現實中最實質的部分。那麼,四位藝術家透過什麼樣的藝術語彙和手法建構此種「在線性的現象中,存有無數失序與複雜」觀點?

四位藝術家均選擇了某一基型、符號或元素,在畫面的二度空間或立體的三度空間上不斷複製與繁衍,開展了線性的連結;這些元素各自承載著不同的意涵,經藝術家之手,猶如細胞一般,分裂、聚合、又分裂,由一而二、由二而四.....如此反覆運作的模式,創造了具有無限能量與生機的有機空間場域,凝聚出嶄新且超越生物性、具人文性的內涵,此一創作過程與結果,實猶如生命本體的孕生。證之於他們的作品,四位藝術家選擇的基型或元素截然不同,但創作語彙的共通性則清晰可見。